2018年3月16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记者会上表示,要坚定不移从5个方面推进减负,砍断教师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的联系以及各类考试、考评、 竞赛成绩和招生的联系。 [2] 他强调,减负关键要砍断教师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的联系纽带,“培训机构可以搞各种培训,但是不能搞超前教学、超纲教学”,还要割断各类考试、考评、竞赛成绩和招生的联系,不能将其作为招生的凭据。此外,要通过综合治理,建立起健康的教育秩序,构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2] 技能培训 正在接受技能培训的人群 教育培训是劳工部门培养和考取上岗资格证为目的,所以登记机关是劳动部门,而且需要以不盈利或者少盈利为目的,主要是提供劳动部门的认证考试培训,师资需要认证,收费需要认证。 商业培训区别于以上的教育形式是因为,商业培训的登记机关是 工商局,在设置课题和订立价格等方面比以上两种形式简单,但不可提供教育部门相关的 学历教育也不可以提供劳动部门的上岗认证教育培训。 课外辅导培训培训市场很大,也很有前景,已经非常细分化,并且在很多地区,计算机培训, 英语培训,已经把很多市场做烂,很多传统的招生方法已经不适用。 据国诚 招生策划市场人员统计,每年有30%的培训机构新增,也有30%的培训机构倒闭。找到合适有效的推广桥梁,成为培训机构发展壮大的根本,俗称生源。 如何解决生源,最根本的就是创造咨询量。无论是 媒体推广, 渠道合作等目的都是为了增加 曝光率,增加咨询量。用传统的招生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招生需求 从培训行业竞争主体来说,由于其发展的历史背景渊源和可把持、可利用的教育培训资源、教育市场的不同,其 市场开发和 运作模式也不尽相同,下面作一简略的分析: 它们是国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下属的行政事业单位,是培训市场的新力量; (2)各行业协会组织 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一直是培训市场中的热点人物,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校各院系利用自身的专家优势,开设各种专业的培训,具有核心的 竞争优势。 在中国,有很多职业教育集团,也就是职业培训机构,他们一般都是办学时间长,拥有自身的一套教材以及 教学理念,这其中又分 中外合资以及 本土企业,中外合资的一般都是引进国外成熟的教育培训理念,这些培训机构一般都办学时间都在5年以上,而且其机构基本遍布全国,拥有雄厚的资源; (6)国外的培训机构在中国授权办学考证 也就是所谓的“洋证书”,即国外一些著名的培训机构在国内授权办学招生,借助国外的成熟技术和师资资源,体现西为中用的最佳组合,考“洋证书”逐渐也形成了一股热潮,像 AACTP、 ACCA、 CFA、CFP、 雅思、 托福、托业、 BEC 等,种类繁多,且大多都被国内的 外资公司高度认可,成为职场人士升职加薪的筹码; (7)各地一些当地小培训机构 因为如今没有一个标准出台,因此在各地,有很多的小职业培训机构。有的甚至还没有资格证书,就租几间教室就开始招生授课,这个对培训学员没有一点保障; 因此参加职业培训的学员应该认真选择培训机构,一个好的培训机构,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职业生涯。 相关报道新华社 郑州2011年月10月10日专电 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10日公布了省直民办 职业培训机构的审查结果,明确指出河南省有21所职业培训机构不再具备 办学资格,其中12家被依法终止办学。 据《 郑州晚报》报道,经过综合评定, 郑州大学工程技术培训中心、河南豫兴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9家培训机构,由于达不到 中等职业教育对办学资金和 办学规模的要求,其 主办方主动申请终止办学。河南一鸣托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郑州 邮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12所职业培训机构被依法终止办学,这12所被终止办学的培训机构中,还包括一些省直厅局和大学名下的技能培训中心 [4] 。 2022年, 河北省 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实现基本清零。 [9] 第一:学历教育或成人继续教育 以学历教育或成人继续教育为目的的 教育培训机构需要有场地的要求及师资的要求, 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给于认证并且取得 社会力量办学资格方可营业,其 培训课程价格需要核算并报教育部门批准,增加课程或改变收费需要向教育部门申请并获得批准后才可改变。 第二:技能教育培训 技能教育培训是劳工部门培养和考取上岗资格证为目的,所以登记机关是劳动部门,而且需要以不盈利或者少盈利为目的,主要是提供劳动部们的认证考试培训,师资需要认证,收费需要认证。 第三:商业培训 区别于以上两种教育形式是因为,商业培训的登记机关是 工商局,所以商业培训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商业机构,而且培训课程是公司的商品,在设置课题和订立价格等方面比以上两种形式简单,但不可提供教育部门相关的学历教育也不可以提供劳动部们的上岗认证教育培训。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03年上半年全国投诉分析情况中,教育培训行业位居投诉增幅的第二位,投诉比例比2002年 同期增长了70.2%。对培训质量的投诉占了很大的份额。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具体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市场混乱 有些培训机构只重视临时利益, 教学质量差,“一锤子交易”现象严峻。一些既没有标准化教材、课件及教学方法,又没有正规教师,更没有契合市场主流运用环境要求的 试验装备的非法培训机构大量繁殖,不仅捣乱了 市场秩序,而且 重大影响了培训业的健康发展。 师资匮乏 富有本土特色尤其是充分了解企业 培训需求的教师非常缺少,这一点已成为制约高层次培训发展的“瓶颈”。一些存在研发能力的培训机构,开发出一个好的培训项目后,一旦推向市场,未几就会有跟随者。但有心人会发现,这些 追随者所请的老师,与先行者所请的老师简直没有多大区别。有些 高端培训项目,也许全国也只有几名老师能讲。这种情况,往往增长了培训机构的师资成本,制约了培训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课程僵化 有些培训机构奉行“拿来主义”,课程照搬照抄,没有 自主开发的中心课程,本土案例少,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品牌弱势 经行业专家粗略估计,全国培训机构或许有10000家,其中北京有2000家,上海3300家,广州1000家,但用户心目中值得信任的品牌培训机构却寥寥无几。 行业乱象 培训机构定性模糊违规设立。 业内人士分析,频繁发生的“跑路门”“ 倒闭门”背后,折射出教育培训市场行业的诸多乱象。 乱象一:定性模糊违规设立。根据《北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规定》,成立教育培训机构需到教育行政部门申请 注册登记并设有一定门槛。但业内人士透露,业内惯常做法以教育咨询公司或文化公司的名义向工商申请注册,无需教育许可就能培训营业。 乱象二:多头管理实为无人管理。 上海市教科院 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表示,一家培训机构的运营涉及教育、民政、工商、财政、建设等政府部门与 行业协会,但绝大多数培训机构属于 超范围经营,并未纳入 行政许可范围。而教育部门又没有对其 经营行为加以干预的权力,于是就形成了监管盲区。 乱象三:预收高额天价学费。记者走访了多家培训机构后发现,其学费通常是跨年预支。家长常女士说:“根据培训中心给出的报价一算,肯定是长期班划算,就这么一报就是好几万元。” 乱象四:培训班成“敛财”班。一些培训机构开办者抱着牟利敛财的动机,一旦经营不善,必然导致关门歇业的后果。“加盟培训机构是一个短时间内聚财的好途径。各地分公司都是独立法人,出了问题宣布破产就可以一走了之。”一名知情者说。 [5] 注意事项同时提醒各位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请选择正规的教育培训机构。正规教育培训机构须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等证照,并在培训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民办培训学校办学公示牌。公示牌内须含有办学许可证、 法人登记证书、收费标准、教师信息、经审核备案的培训方案及“ 十个严禁” 承诺书等内容,接受 社会监督。家长在交费前 可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二、请远离非法的教育培训机构。市场上有二类非法培训机构:一类是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私自设立的;一类是虽经工商部门登记但仅可进行教育咨询服务的。这些非法培训机构由于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缺乏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一旦产生 经济纠纷、安全事故等, 维权无从保障。因此家长们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避免自身权益受损。 三、机构签订 培训服务协议。通过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包括培训的目标、内容、时间、师资、收费、退费、 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等事宜。 四、请注意几个细节。一是培训机构的办学场地、设施设备等是否符合安全、消防、卫生、环保等规定;二是培训机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 教师资格证、 教练员证、艺体辅导员证等从业人员 资格证书;三是机构应在收费后出具国家规定的票据,并且一次性收费不能超过三个月。 六、在家长理性选择 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校外培训机构也应该加强 行业自律,贯彻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要求: (一)严禁无证无照办学。 (二)严禁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办学。 (三)严禁与中小学校联合办学。 (四)严禁聘用中小学校在职教师任职。 (五)严禁违规进行招生宣传。 (六)严禁超范围开展培训。 (七)严禁开展“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和“强化应试”培训。 (九)严禁违规收费。 培训公司与培训中心 培训中心是一个单一方向的培训机构,例如电脑培训中心就是培训电脑的,不可以超出经营的范围,驾驶的培训中心也是只可以学车,不可以提供其他的培训项目,而培训公司则可以根据其营业执照的许可范围例如 管理人员培训,可向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所以不同点是培训中心是 单一经营项目,而培训公司是只对提供对象有划分并不对培训项目有限制。 培训公司与培训学校 培训学校更多是以学历教育为目的,所以一个培训学校的好坏看考取学历的比例、就业的比例,而培训公司是以单纯的 顾客满意为目的,只要客户觉得值得、认可就可以了。 培训学校与培训中心 这两者之间的差别非常明显,培训学校是以学历为目的的,而培训中心则以考试通过或者达标为目的,一个注重的是文凭,一个注重的是证书。 2014年12月,京城早教培训机构无征兆关门停课,涉及学费近千万元。明明被侵权,家长却维权无门,陷入了“无人应”“无人管”的境地。是机构违规,还是监管缺位?频繁发生的“跑路门”“倒闭门”背后,教育培训市场乱象到底谁之过? ■ 案例 一节课未上 万元学费“蒸发” 2014年11月1日16时左右,北京的吴女士像往常一样带着4岁的儿子来到 海淀区翠微路凯德Mall四层的 创艺宝贝早教中心咨询上课事宜,却发现铁门紧闭,门上多了一纸告示,称“因内部整顿暂停营业”。刚预付过2万元学费的吴女士不相信“被跑路”,找到 物业管理人员才被告知,前一天还在营业的早教中心已经人去楼空。 经估算,像吴女士这样预支完学费、孩子一节课都没有上过的家长有15名,上过课但仍有大部分课程未上的学员近400名,涉及金额近千万元。 2013年11月,有15年历史的 上海易思教育老板卷款出走;2014年10月,广州旭日教育培训负责人携款跑路;同年11月, 常青藤教育培训部分门店关停…… 观点 缺乏监管 培训市场待规范 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态,教育培训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然而由于缺乏监管、约束,因而风险巨大。如何规范教育培训市场?如何约束培训机构 经营活动?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顾问 邱宝昌说:“ 预付费式消费与培训机构破产跑路有直接关系,因此解决预付费消费问题能预防并缓解此类事件的发生。” 董圣足建议,首先应从立法上明确解决教育培训机构的准入问题,将其纳入行政许可范围,加强对其的管理和规范;其二,对培训类学校做好分类,明确哪一类机构受制于哪一个部门,并在教育部门、人力社保部门、工商部门之间建立起 联动机制;其三,形成可靠持久的监督保障制度,重点做好 信息披露、风险防控,可在 企业经营过程中引入“风险 预警机制”和“紧急干预机制”。 [5] 这次专项督查的重点任务为:听取省级教育行政、民政、 市场监管等部门 工作汇报,了解各地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的政策亮点、典型经验和做法,取得成效以及面临的困难;结合各省汇报的典型经验做法,赴培训机构、中小学校进行 实地调研,全面深入了解各地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情况;明察暗访相结合,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暗访或 媒体自由采访,通过不打招呼随机抽查校外培训机构,暗访学生、家长等方式,客观真实地了解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情况。部分中央媒体、 教育媒体参与专项督查工作。 [7] 武汉市培训 市场主体共有10000余个,包括460多个教育部门审批的文化教育培训机构、200多个劳动人社部门审批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8000多个工商部门直接登记注册的教育类企业,以及未经任何部门审批登记的“无证无照”培训机构,约1600个。 2018年5月中旬,武汉启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建立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黑名单”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各区教育部门上半年摸排,武汉市公布了办学 行为规范的“有证有照”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和完全不具备办学资质的“无证无照”校外培训机构“黑名单”。 武汉市教育局有关人士表示,本名单为各区初步摸排结果,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进行监督。对今后摸排出的校外培训机构,武汉将在下一轮公告中予以公布。 [1] |